2009年7月, 在新航的飛機上第一次看沙哥Shah Rukh Khan的電影, 就此踏進了寶萊塢世界, 而且....還滿開心的.... 在這之前,我對寶萊塢電影的印象就是: 唱歌跳舞,充滿歡樂,沒有劇情。 而我的第一部寶萊塢電影就很符合這印象: Rab Ne Bana Di Jodi 我在飛機上隨便轉台,看到這部電影, 雖然劇情很誇張,但音樂很好聽, 想說回台灣還可以再找來看, 於是用數位相機拍下機上雜誌的簡介。 回家之後開電腦, 搜尋男主角的名字Shah Rukh Khan, 噹噹~~~寶萊塢之王~~~ 2008年美國Newsweek所介紹的對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人中, 他排名第四十一,比奧薩瑪賓拉登還高一名。 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, 至於沙哥的觀眾有多少人呢? 單單印度就有十一億人,是台灣人口的48倍! 加上隨著大英帝國的開發而移民世界各地的印度僑民, 外加廣大的穆斯林群眾(沙哥是穆斯林) 所以沙哥的觀眾是遍佈全球各地的! 之後感謝網路科技發達, 加上全球熱心粉絲相助, 我學會用KMPlayer,學會加掛別人翻譯好的中文字幕, 學會世界上有一種叫用UTF-8的字型, 學會用BT, 即使台灣沒有上映沙哥的新片My Name is khan, 我還是可以用片名+torrent去搜尋找種子, 再找英文字幕來配,拼拼湊湊的看沙哥跟Kajol談情說愛。 雖然台灣片商沒有引進, 我還是看到了他主演的 Om Shanti Om(如果愛在寶萊塢,簡體字幕) DDLJ(勇奪芳心,我弄到的影片是內建法文字幕, Oh , là, là !) Devdas(寶萊塢生死戀,沙哥在台灣最廣為人知的作品。) Chak de,India!(加油,印度!熱血勵志電影) Veer Zaara(愛無國界,印巴和平萬歲~~) 還可以弄到原聲帶mp3, 放在車上跟老公、小孩分享, 這些年來,我看的台灣電影加歐美電影, 不曉得有沒有這半年看的印度電影多。 印度電影之所以好看,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沒有劇情,也就沒有負擔, 電影回歸到最原始的功用:娛樂大眾, 不要跟我教忠教孝,不要談什麼社會問題, 這個世界已經夠讓人疲倦了, 我只想找些快樂。 而印度電影就很符合這個需求, 賞心悅目的俊男美女, 朗朗上口的歌舞音樂(雖然唱歌的都不是明星本人,全是代唱。) 劇情也不複雜, 套一句沙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