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1月, 2011 起發佈的文章

沈葆楨和劉銘傳,到底有什麼不一樣?(2015/01/10修改)

圖片
這篇算是「起家文」, 是我在宜蘭縣教育處的部落文當中, 瀏覽人數最多的一篇。 如今舊站刪了,就保存到這裡來。

資料在雲端

圖片
如果有人想申請Dropbox的2G網路硬碟,可以 按這裡 , Dropbox會多送你250 MB哦(也會多送我250 MB,感恩。) (Dropbox的 使用教學看這裡 。) 我的照片放在Picasa,錄影傳在Youtube, 現正開始用Dropbox存放常常在更新的文件, 主要是論文資料、帳本、試題, 因為他可以 讓我的筆電和網路空間保持同步 ! 至於Sky Drive的 25GB,將用來存放不常更新的資料, 下一班開始,準備申請一個工作用的Gmail帳號, 用Gmail的日曆記錄學生大小事,Picasa放學生照片, Youtube存放錄影,還有Google Docs來放成績單、大小文件, 不要再把重要的照片、影音變不見啦~~~ 以下是我遺失資料的痛苦回憶 歷經幾次隨身碟遺失或損毀的經驗, 我不得不思考: 我可能不適合使用隨身碟,就像我不適合戴手錶一樣。 (我從幼稚園大班開始,平均每半年就弄丟一支手錶。) 手錶只是見證時光流轉, 隨身碟遺失,不見的可是我的心血結晶啊。   我曾經因為隨身碟遺失而失去的檔案有: l           紀錄財務資料的財務總檔、帳本(跟老公的一本糊塗帳,算不清啦) l           學生的資料總整理(含通訊錄、星座、家長叮嚀的、不適合寫在輔導記錄上的私密事項 … ) l           累積近半年或一年的考卷、講義、備課資料。 (例如: 98 學年度整學年的資料! 99 學年度上學期近三分之二的文件! 94 、 95 也都只剩零星片段。我的心血結晶啊!)   檔案遺失的風險不只是隨身碟,家裡的筆電硬碟也曾經全毀, 雖然有 250 GB 超大外接硬碟,但也曾發生過備份錯誤, 把兒子剛出生時的照片通通變不見的慘案!   平常太平盛世,檔案不見也就摸摸鼻子認賠啦。 今年是論文趕工年,我特別重視檔案管理, 以隨身碟為寫作基地,檔案不時備份到家裡和學校的兩台筆電, 狡兔有三窟,我的論文檔案備份也有三窟,應該很保險吧? 問題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