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緬公路:比九彎十八拐還多了六拐

這不是宜蘭的北宜公路,
而是二次大戰期間,血淚交織的滇緬公路。

看這彎度和坡度,可想見當年修路人的辛苦。

會注意到這條公路,
是因為這篇報導:統一企業 搶下佈局東協灘頭堡
報導中提到:

從瑞麗沿著滇緬公路,向東北約七百公里,
就是雲南省會昆明。
它是中國對日抗戰時期,除了重慶之外,
最重要的大後方基地。
美國援中物資,沿著中印、滇緬公路進入昆明集散,
再運到大後方各地。

今天,同樣的路線,貨物走的方向,反了過來。
昆明的角色,也從接受援助物資,
成為中國前進東協、印度洋的橋頭堡。

原來滇緬公路還在啊?!

每回課本教到八年抗戰,
總不外「以華制華」、「苦撐待變」,
講到打勝仗的事蹟,屈指可數。
滇緬公路的照片也已刪去多年,
直到這段文字,
讓滇緬公路再次從記憶裡活躍起來。

在孫中山新加坡的故居晚晴園外,立著一幅紀念雕像,
上面就刻著這條公路:

1939年2月,陳嘉庚領導的「南洋華僑籌賑祖國災民總會」,
(South seas China Relief Fund Union )
號召3200多位駕駛員和維修員,
其中也包含了非華裔的人士,
他們運送物資到中國,
從1939到1942年間,有一千多人在這條公路上犧牲了生命。

跟滇緬公路一起從台灣歷史課本淡出的,
還有這位抗日常勝將軍,
在緬甸仁安羌一役,贏得世界矚目的名將:孫立人,

這位名將,後來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,
因功高震主,被蔣中正軟禁33年。
跟孫立人將軍一起來到台灣、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這位:

推薦閱讀:
捷克佳博客--二戰中緬印戰區
作者蒐集很多平凡百姓的故事和新聞剪報,
平民不會出現在歷史課本裡,
他們的故事更容易被歷史洪流淹沒,
就藉著小小的部落格一角,
回首這群遠征軍的心酸血淚吧。

(閱讀簡體字有困難時,請愛用Chrome瀏覽器的翻譯功能)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