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4月, 2020 起發佈的文章

進擊的講義

圖片
走進影印店,看見宜蘭縣內各校老師的傑作, 我知道自編講義、付錢送印的我不孤單。 謹以此文紀錄做講義的故事, 在108課綱上路之講義要大改版的時刻。 (圖片來源: Pixabay )

八國聯軍不只是「餓的話,每日熬一鷹」

圖片
義和團的請神咒,資料來源:網路 第4首在古代國立編譯館課本有收錄:

2017泉州-福州小旅行記事

圖片
中國是個特別的國家,就像這張解說牌。 明明每個字都認得,但沒辦法立刻看懂。 寫在武漢肺炎肆虐的2020年春天。

無法輕易到達的沈葆楨家

圖片
自從被問「 沈葆楨和劉銘傳,到底有什麼不一樣? 」 認真寫成文,讓我在縣教育處的舊部落格人氣大增, 就一直想找個時間,去沈家和劉家走走。 2017年10月,終於拜訪了沈葆楨的家。宮巷26號。 且慢!10月不是學期中嗎?為什麼可以出國? 事情是這樣的, 2017年,宜蘭縣辦全國運動會, 學校暑假最後一週挪到十月第三週, 所以我用了三天兩夜,到泉州和福州小旅行。 沈葆楨家位於福州的三坊七巷, 是個歷史悠久的聚落, 連麥當勞開在這裡,也變得古意盎然呢: 從福州地鐵站走過來,看到這令人心跳加速的場景: 現在的小朋友已經不認識林覺民(他姪女林徽因還比較出名) 只有課本的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」, 高雄市有一條「覺民路」, 宜蘭員山這裡的忠烈祠有他們的牌位。 從前不但有青年節放假一日, 國中的國文課本還有一篇〈 與妻訣別書 〉, 真跡在此: 得知林覺民參與起事失敗,為躲避追捕,林家連夜搬走, 房子後來賣給了作家冰心的祖父,所以這裡也是冰心的故居。 (嗯,這封信留在中國, 表示林覺民的後代沒有跟著國民黨到台灣。) 宮巷35號,是(已經被國中歷史課刪除的)思想家嚴復的家: 宮巷26號是沈葆楨的家: 門口有個小牌子寫著: 沈家的後人還住在這裡,所以不能入內參觀。 沈葆楨的後代也是名人輩出,參見: 沈葆楨後代子孫之資料 還好我們可以參觀他舅舅家,就在隔幾條巷子不遠處, 裡面有美麗的花園, 但我拍照技術欠佳,只拍了這個: 對了,沈葆楨的舅舅,也是他的岳父: 林則徐好忙,那個年代沒有高鐵, 他竟然去過這麼多地方工作: 三坊七巷走完, 還可以到沈葆楨考過科舉的福州孔廟看看: 吃吃沈葆楨、林則徐熟悉的福州肉燕: 雖然看起來跟餛飩有點像, 但外面的皮是豬瘦肉搥打後,加上蕃薯粉做成的, 是福州人年節喜慶時必吃的佳餚。 家境清寒的林則徐,可能對鼎邊糊也不陌生: 那天正好有攝影團隊在三坊七巷和林則徐紀念館拍片, 中午時間,工作人員吃飯去, 偷偷拍下劇本,記下節目名稱: 回家後果然在Youtube看到影片, 看肉燕皮怎樣搥打,聽名人們的後代現身說家傳故事: 當天下午還走訪了沈葆楨一手擘畫的福州船政學堂舊址,容後再敘。 到沈葆楨家走走有多不容易,請見另一篇: 2017泉州-福州小旅行記事

江湖在走,網域名稱要有

圖片
老師總會在某個 moment , 需要快速從手機分享某個東西到教室內的公用電腦, 而且不想另外安裝程式, 不想在陌生的電腦輸入個人帳號密碼, 又煩惱照片畫質壓縮,圖片看不清楚。人生好難。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: 某天,學校老師Line群組傳來一個影片私人連結, 說要開給學生看, 但又說那是私人連結,有版權限制,不便公開, 所以要靠我們的智慧,分享到班上的電腦。 還有一天, 臨時去代某班的課,老師說要帶著學生訂正習作, 來不及慢慢地上網下載習作電子檔, 只好隨手用手機拍下了解答。 但你得投影到班上給學生看。 這時總會非常感謝自己, 有購買自己的網域, 只要輸入簡短的網址,就能打開資料。 為什麼不 直接登入電子郵件信箱, 或是乾脆安裝雲端硬碟呢? 看看下面這些場景,是否似曾相識? 場景一: 在年級換教室之後, 學生們對著前一班留在電腦裡的相片、作業品頭論足。 場景二: 一個不小心,打開 Facebook , 唉呀,誰的名字這麼中二? 這個 BL 圖片是怎麼回事? 慌張搖手說,這不是我的啦, 剛剛是誰偷用電腦啊? 場景三: 登入電子郵件信箱, 卻發現前一位使用者沒有登出, 信用卡帳單、購物明細、投資組合,通通看光光。 所以我堅持, 絕對不在班級公用電腦安裝 Line或Google Drive , 也盡可能不在班上登入電子郵件信箱、 Facebook 。 但是,   本班任課老師會要求學生訂正考卷, 需要分享考卷的詳解, 拍照傳到班上的 FB 社團, FB 會壓縮照片的畫質, 用通訊軟體傳送, 學生有人愛用 Line 、有人堅持 FB Messager ,也無法統一。 有人說,在 FB 上傳照片時,設定為高畫質; 有學生說,試試用 FB 的手機 app 上傳照片; 我還企圖在 Google 文件貼上圖片,然後共用文件。 結果通通都失敗, 出來的照片都會模糊,詳解的小字會看不清楚。 後來靈機一動,改在 Evernote開啟一則記事, 貼上照片, 然後分享,高畫質照片就出來囉。(開心灑花) 但是 Evernote 的共用連結通常是一組很不好記的亂碼, 一般的轉址服務也無法自己指定名稱, 每次要分享記事,還是要靠電子郵件信箱,不方便。 自去年買下網址,一直想讓這10美元回本, 靈機一動,嘗試了轉址設定。 操作步驟: 1. 用 Evernote 創造一個網頁 我先前已經在個人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