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被問「 沈葆楨和劉銘傳,到底有什麼不一樣? 」 認真寫成文,讓我在縣教育處的舊部落格人氣大增, 就一直想找個時間,去沈家和劉家走走。 2017年10月,終於拜訪了沈葆楨的家。宮巷26號。 且慢!10月不是學期中嗎?為什麼可以出國? 事情是這樣的, 2017年,宜蘭縣辦全國運動會, 學校暑假最後一週挪到十月第三週, 所以我用了三天兩夜,到泉州和福州小旅行。 沈葆楨家位於福州的三坊七巷, 是個歷史悠久的聚落, 連麥當勞開在這裡,也變得古意盎然呢: 從福州地鐵站走過來,看到這令人心跳加速的場景: 現在的小朋友已經不認識林覺民(他姪女林徽因還比較出名) 只有課本的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」, 高雄市有一條「覺民路」, 宜蘭員山這裡的忠烈祠有他們的牌位。 從前不但有青年節放假一日, 國中的國文課本還有一篇〈 與妻訣別書 〉, 真跡在此: 得知林覺民參與起事失敗,為躲避追捕,林家連夜搬走, 房子後來賣給了作家冰心的祖父,所以這裡也是冰心的故居。 (嗯,這封信留在中國, 表示林覺民的後代沒有跟著國民黨到台灣。) 宮巷35號,是(已經被國中歷史課刪除的)思想家嚴復的家: 宮巷26號是沈葆楨的家: 門口有個小牌子寫著: 沈家的後人還住在這裡,所以不能入內參觀。 沈葆楨的後代也是名人輩出,參見: 沈葆楨後代子孫之資料 還好我們可以參觀他舅舅家,就在隔幾條巷子不遠處, 裡面有美麗的花園, 但我拍照技術欠佳,只拍了這個: 對了,沈葆楨的舅舅,也是他的岳父: 林則徐好忙,那個年代沒有高鐵, 他竟然去過這麼多地方工作: 三坊七巷走完, 還可以到沈葆楨考過科舉的福州孔廟看看: 吃吃沈葆楨、林則徐熟悉的福州肉燕: 雖然看起來跟餛飩有點像, 但外面的皮是豬瘦肉搥打後,加上蕃薯粉做成的, 是福州人年節喜慶時必吃的佳餚。 家境清寒的林則徐,可能對鼎邊糊也不陌生: 那天正好有攝影團隊在三坊七巷和林則徐紀念館拍片, 中午時間,工作人員吃飯去, 偷偷拍下劇本,記下節目名稱: 回家後果然在Youtube看到影片, 看肉燕皮怎樣搥打,聽名人們的後代現身說家傳故事: 當天下午還走訪了沈葆楨一手擘畫的福州船政學堂舊址,容後再敘。 到沈葆楨家走走有多不容易,請見另一篇: 2017泉州-福州小旅行記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