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11月, 2020 起發佈的文章

沈葆楨、嚴復、詹天佑、鄧世昌都待過的福州船政學堂

圖片
上午參觀沈葆楨、林則徐故居之後, 在三坊七巷的林則徐紀念館外, 民生銀行附近見到往馬尾的觀光巴士站牌, 車資5元: 巴士沿著閩江旁的道路行駛, 想到馬祖便是在閩江口,哇啊好像離家不遠呢。

沈葆楨與劉銘傳急救包-for 翰林版

圖片
課本沒有的:沈葆楨與劉銘傳的照片 鐵路、築城大家不陌生, 電報真的是走入歷史了, 請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這篇: (1877)台灣電信的開始 發電報到底是怎麼回事,請看科技小汪的影片: 中文字的電報碼: 圖片來源::攝於新竹清泉張學良故居 依據舊版國小教材製作的「清領後期之歌」,感謝神秘老師,依照時間順序介紹歷史: 更詳細的說明,請參見拙作: 沈葆楨和劉銘傳,到底有什麼不一樣?(2015/01/10修改) 劉銘傳與海底電纜 無法輕易到達的沈葆楨家 或是看影片: 依據國編版的印象,倉促整理簡單記事: 1874-1875 沈葆楨來臺 因牡丹社事件而來臺 廢除渡臺禁令 廢除劃界封山政策 進行開山撫番 開闢北、中、南三條通往山區及東部的道路 增設臺北府、恆春縣 修建安平、旗後炮台 1876-1877 丁日昌以福建巡撫身份駐臺 架設安平-旗後電報線 1884-1891 劉銘傳來臺灣 因清法戰爭而來 1885年臺灣建省,設有三府十一縣三廳一直隸州 完成基隆-臺北的鐵路 繼續架設電報線 購置輪船 設立郵局 臺北城內有電燈 成立西學堂、電報學堂 1891 邵友濂擔任巡撫 完成臺北-新竹的鐵路

在星期天做好一週的晚餐

圖片
一次煮好燕麥飯、肉骨茶,假日真美好 從來沒想過,能在上班日吃自己煮的晚餐, 而且不是家常麵、水餃這類的即食品, 或是營養午餐剩菜打包。 事情要從老爺的決心說起。 (對,老爺最喜歡出題目考驗我。)